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金牌選手姜雨荷 | 沒有逆襲的天才 唯有奮斗的青春
沒有逆襲的天才 唯有奮斗的青春
河南化工技師學院教師
2022年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金牌選手
姜雨荷
新聞導讀
我叫姜雨荷,今年20歲,老家在河南農村,父母都是農民。
2022年11月27日,我榮獲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化學實驗室技術項目金牌,實現了我國該項目金牌“零”的突破。當我身披國旗登上領獎臺,淚水奪眶而出,沖擊金牌的過程歷歷在目。
選擇學習技能,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。初中畢業(yè)后,我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。
因為缺乏知識和技能,只能干沒有技術含量的工作,枯燥的打工生活讓我一度開始懷疑人生。
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!我想重返校園,學門真技術,找個好工作,過上幸福生活。河南化工技師學院引領我踏上了技能求學路,徹底改變了我的命運。
立志技能成才,向最優(yōu)秀的人看齊。走進技工院校,就像開啟了驚喜的盲盒,我第一次知道了世賽,并見到第45屆世賽工業(yè)控制項目銅牌獲得者、我的學長賀江濤,我立志也要成為他那樣的人!
經過層層選拔,我入選了學校集訓隊,開啟了三年半的征程。越努力越幸運,我一路過關斬將,從省賽、國賽,奔向世賽的舞臺。
精益求精,驗證“一萬小時定律”。備賽時一個動作要重復成千上萬遍,模擬測試更是家常便飯,每天訓練都是十四五個小時。
春節(jié)別人都是和親人團圓,而我卻在實驗室與瓶瓶罐罐相伴。比賽中,必須使用“化學滴定法”,關鍵時刻,單次滴入溶液量要精確到四分之一滴,也就是0.01毫升,極輕微的手抖都會前功盡棄。
在一個月的集訓中,我每天都堅持訓練到凌晨2點。在奧地利比賽第一天,面對從未見過的新題型和儀器設備,一時間我不知所措,但長期精益求精訓練形成的肌肉記憶,讓我迅速進入狀態(tài),最終圓滿完成比賽。
一位著名作家說過:“一萬小時的錘煉,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?!贝致砸凰悖@幾年我的訓練時間累積超過14 000小時,不知不覺中,我把“一萬小時定律”從概念變成現
挑戰(zhàn)不可能,成為最閃亮的自己?;瘜W實驗室技術項目要求選手獨立撰寫大篇幅、高質量的英文實驗報告,這對很多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是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
初中畢業(yè)的我,幾乎只記得 26個字母,英語就像一座大山橫亙眼前。在翻譯老師的精心指導下,我一字一句啃起了“硬骨頭”。隨身攜帶單詞本,吃飯時背、睡覺前背、走在路上繼續(xù)背。
終于,我像愚公一樣搬走了這座大山,在世賽特別賽上,以優(yōu)異成績完成了長達11頁的英文實驗報告!英文是母語的外國選手,現場也豎起了大拇指。
漫漫技能路上,我從來不是一個人在戰(zhàn)斗,領導、專家、教練、親人……把最無私的愛匯成強大溫暖的光束,照亮我的人生,引領我走向技能成才、技能報國的廣闊道路,讓激昂的青春夢與偉大的中國夢相遇、相融!
我由衷感恩黨和國家,感謝老師和親人。身處一個“勞動光榮、技能寶貴、創(chuàng)造偉大”的時代,是多么幸運!
技能報國,我肩負著更多責任和使命。如今,我已成為學校最年輕的教師,我將向前輩和專家學習并不斷提升,把世賽精神、工匠精神繼續(xù)發(fā)揚在工作中,把大賽經歷、訓練經驗分享給我的學生們,讓更多學生熱愛技能、學習技能、掌握技能,用技能實現人生夢想,用技能更好地回報國家與社會!
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,將大國工匠、高技能人才列為國家戰(zhàn)略人才力量。青年的我們,既是技工教育的受益者,更是技能中國的建設者。希望同學們堅持技能學習之路,樹立遠大目標,并直面挑戰(zhàn),勇于突破自己。
從來沒有逆襲的天才,唯有奮斗不止的青春!
(本文來源于2023年3月23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行的“技能成才技能報國”先進事跡報告活動。)
來源:技能中國